“围兜”,顾名思义,就是围在脖子上防止冷风钻进去的保暖的东西。汉语词典解释为“拼音wéi bó,方言:围巾”。在鲁西南的口语中,围巾也叫“围脖”,比如“把围脖围在脖子上扎起来,这样脖子里就没有寒气了”(‘脖子’的方言表达)。
围脖衣领
说到围脖,笔者有三条围脖要感恩。小时候在鲁西南农村长大。那时候我还在生产队时期。因为家里孩子多,奶奶看不到我,妈妈抱着我下地干活。记得有一次,霜很厚,麦苗上撒满了白面粉,盖满了白色的颗粒。西北风呼啸,我妈和队里的其他女人来到田里收拾晒干的红薯。到了地里,我妈找了个背风的大树根,把我收了起来。她一边脱下方巾,用手折好,围在我脖子上,一边跟我说:“是围巾,不要乱拉,也不要在树根下乱动,好吗?”下班回家后,妈妈匆匆进屋换了棉袄里的外套。奶奶问:“这件夹克怎么湿了?”妈妈说:“我快冻死了!我把围巾围在脖子上,风吹来的寒霜直往衣服领子里钻,不能耽误工作。中午没努力,吃了一整个中午的苦头。”妈妈的方巾做的围巾是我第一个感恩的。
第二条感恩的围巾是奶奶的方头巾。大一点的时候,我上了这个村的小学。我记得那是1980年农历二月。天气异常,突然下起了雨。刚刚变绿的树枝和发芽的柳树结成了一条条的冰,路上所有有水的地方都变得冰凉。奶奶小心翼翼地迈着小脚丫向学校走去,我也低着脖子,擤着鼻涕,昂着头向奶奶的方向跑去。我到了我奶奶那里,她把头巾擦掉,转到我脖子上,捂住我的嘴和鼻子,从脖子后面把头巾系上,说:“我亲爱的,你看怎么冻僵了。回家暖暖身子。”我赶紧拉着奶奶的手,娘俩赶紧回家。回到家,奶奶说:“今天是什么日子?我的整个脊椎都冻僵了?个子小可以吗?”
第三个需要感谢的是我的媳妇,我的“领导”,她在我恋爱的时候给我织了一条围巾。这条围巾陪伴了我三十个严冬,让我少了很多寒冷。期间,媳妇想给我买条新围巾。我说算了吧。这条围巾没有破。一年只有几天。这是不必要的。还是那句话,媳妇给我织了这条围巾,就对编织产生了兴趣。以后我全家的围兜,毛衣,裤子,沙发布,电视机,甚至茶杯的坐垫都是我媳妇织的。也可以说是她把自己觉得能织的都织了,给我家省了不少钱。所以,感谢媳妇的“领导”是应该的。
最后,我建议大家在购买或者编织围巾的时候,既实用又美观。没必要用这种毛皮或者那种皮革做整条围巾,你觉得呢?
免责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内容,图片,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,不代表本站观点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在线联系站长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本文来自网络,若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,作者:沐浴春风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izhuyin.com/193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