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历史(汉语拼音的起源与发展)

来源:运城新闻网

汉字不是拼音文字,所以一个一个看汉字是无法知道其读音的。识别汉字必须依靠字形符号以外的注音,寻找一套注音工具。

古代创造了“正音”和“反切音”两种注音方法。这两种传统的方法,都是以字为基础的,不适合刚接触汉字,识字不多的人。1913年,读音统一协会制定了一套《音标》,又称《国音字母》,这是中国第一套用于汉字注音和推广汉语标准读音的音标。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出版,共39封。1919年又增加了一个字母,总共有40个字母。1930年,国民政府将音标改名为音标。音标用特殊符号给汉字标音,比正音、反切好很多,但也有一些缺点,不是理想的标音工具。从标志设计的角度来看,不符合国际惯例。因此,我们需要设计一个更理想的语音工具。

中国成立后,在中央文字改革委员会的领导下,周有光等几位语言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和探索,不断总结历史经验。到20世纪中叶,终于创造出一套实用有效、能与国际接轨的注音工具——汉语拼音方案,使用国际拉丁字母进行注音。这个计划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,于1958年2月11日正式公布实施。(解放日报)

免责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内容,图片,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,不代表本站观点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在线联系站长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
本文来自网络,若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,作者:沐浴春风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izhuyin.com/23831.html

发表回复

登录后才能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