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专栏作者杨德发]
什么是教学?
文|杨德发(重庆市重点项目“学习型教师培训资源开发研究”课题组组长)
什么是教学?中国教育大百科:“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联合活动。学生在教师有目的、有计划的指导下,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、科学基础知识和技能,发展能力,增强体质,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。”(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8月第一版第150页)
这个定义看似符合规则,没有打击的空隙。然而,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实践中,“教师的教”很容易影响“学生的学”,形成“教师主动教,学生被动学”的局面。然而,如何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教学成败的关键。因此,避免学生被动学习,让学生主动学习,从而形成“教师主动,学生主动”的双主动局面,是每个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。
教=孝+条,条是条(pυ)的变体。下面的“再”表示手,上面表示指针。“教”就是老师用教鞭培养学生的孝心和孝顺能力。老师拿着教鞭高高在上的教,学生在下面战战兢兢的学。这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学,远远不适合现代信息社会的教学。
学,学,“雅”是指在家庭中,家庭中的孩子为了生存,向老师学习织网(用于网兽或网鱼)。古代学习织网是学习特定的技能,可以通过模仿来完成。随着科技的发展,现代的学习复杂多了。学生在学校主要学习抽象的概念和规律(规律就是概念之间的关系)——知识网络。
“教”字最早出自《礼记·学记》:“是学而后学,而后知不足,教而后知难。如果你不够了解,那么你可以反思自己。困了,再自力更生。故教学相长。”(词源学,第1767页,商务印书馆,2015年10月)“教学相长”就是教与学互相促进。我理解它有三层含义:教师自身的学习和教师自身的教学相互促进,教师要先学后教,先教后学;学生的学与学生的教(陶行知《小先生》)相互促进。学生的学习可以教会别人学习,教会别人学习有利于自己的学习。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相互促进,学生的学促进教师的教,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。互相学习——高水平的老师教高水平的学生,高水平的学生倒逼老师提高水平。
(▲杨德发培训《思维方法》用思维导图在黑板上画)
(▲学生刘宇萌做的笔记。杨德发在Xi安以“深度学习”为例培训“16题思维方法”。培训中,刘宇萌提出“流程如何?”“16题思维法”升级为“17题思维法”。)
在教、教、读四声时,意味着教师高高在上地主导着话语权,不断地向学生灌输。学生们不得不被动地听,死记硬背,几乎没有时间思考。
教、教、读(jiāo)就是师生平等,教师教(jiāo)学生学,每个学生对学习任务的完成负责。如果有困难,就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。只有老师才能教出小组合作学习仍然无法完成的极其困难的问题。根据吴永刚定律(“吴永刚定律”),凡是能自学的学生都不需要老师教,凡是学生之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解决的问题都不需要老师教。只有全班都解决不了的极其困难的问题才需要老师来教。
教(jiao)就是授人以鱼,老师主动,学生被动。
教(jiāo)就是授人以鱼,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。(《杨德发新发现:一个字的读音破解新课改》)
在课堂教学(jiāo)中,由于学习任务的完成要由学生来承担,学生的主体作用非常突出,定位准确。在教学中,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主动的建构者。
课堂教学(jiāo)中,师生是平等的,每一堂课都是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。老师主动教(jiāo),学生主动学。它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领导者和引导者。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角和主人。教师的教(jiāo)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。“先学后教”,学生先学能学的,老师后教(jiāo)。学生学不会什么,怎么突破困难。在每节课中,学生独立学习。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,学生可以学会自学。一旦学生学会了自学,老师的教学就会更容易。“以学为生”就是根据学生对自己学习的“反馈”灵活决定教什么,而不是在课堂上一直说到最后。
老师,你的工作是教(jiāo)学。你的名字应该改成老师(jiāo)——教(Jiāo)学生学习的人。如果你能教学生尽快学会,你将是学生的大恩人。如果你不会教学生学习,你会让自己和学生都很累,学生甚至会讨厌你——你的填鸭式学习会让你的学生陷入被迫学习、偷懒、装病、拒绝学习的境地。
如果你是一个参加过教师培训的老师,我想你对我说的话应该有过真实的体验——业余培训师坐在讲台上对着PPT滔滔不绝讲了三个小时,你有没有觉得不舒服?3小时满堂灌能学到什么?能学到什么?恐怕是因为你的专注时间不可能有3个小时那么长,你已经走神了,什么都没学到,更别说学到什么了。
所以一定要改变教与学的方式,让学生主动学习!(杨德发《学习风格定律》)请注意,我在上面用了“承担责任”和“承担”两个词来代替“参与”。让学习者“参与”,程度不定。学习任务的完成由学生“承担”,意味着深度参与,带来深度学习。“承诺”是一个法律词,意思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负责。
如果有人问你是做什么的?你最好这样回答——我从事X(学科,小学语文,初中语文等。)教(jiāo)学。
(本文由杨德发老师原创)
免责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内容,图片,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,不代表本站观点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在线联系站长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本文来自网络,若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,作者:沐浴春风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izhuyin.com/320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