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黎姿
别名栗(唐本草)、栗(滇南本草)、栗(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)。
来源“前进史鸷”
它来自壳斗科植物板栗的果仁。
原栗(诗经),又名蔷薇栗(西京杂记),毛栗,瓦栗树,风栗,家养栗。
落叶乔木,高15 ~ 20米。树皮深灰色,不规则深裂,枝灰褐色,有纵沟,果皮有多处黄灰色圆形皮孔。冬芽短,宽卵形,柔软。叶互生,薄革质,长圆状披针形或长方形,长12 ~ 15厘米,宽5.5 ~ 7厘米,基部楔形或两侧不等长,先端尾尖,顶部深绿色有光泽,羽状侧脉10 ~ 17对,中脉有毛;下部淡绿色,有白色绒毛,边缘有稀疏锯齿,齿端向内弯曲呈刚毛状;叶柄短,有长毛和短毛。花单性和雌雄同株;雄花序穗状,生于新枝下部的腋部,长约15 ~ 20厘米,黄褐色,有8 ~ 10枚雄蕊;雌花无柄,生于雄花序下部,有杯状总苞,子房下位,花柱5 ~ 9枚。总苞片呈球形,直径3 ~ 5cm,外部有尖锐的毛刺,内部有2 ~ 3个坚果,成熟时有4片花瓣。坚果深褐色,直径2 ~ 3cm。五月至七月开花。8-10月果实。
栖息地分布在辽宁、山东、山西、河北、河南、江苏、浙江、福建、安徽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陕西、甘肃、四川、云南、贵州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水果的化学成分为蛋白质5.7%,脂肪2.0%,碳水化合物62%,灰分1.3%,淀粉25%,维生素B和脂肪酶。
又甜又暖。
①别录:“味咸,温,无毒。”
②陶弘景:“甜。”
③滇南本草:“味甘而平。”
经脉入脾、胃、肾经。
(1)《玉初要解》:“入足太阴之脾,足少阴之肾经。”
②本草求真:“入肾、肠、胃。”
③续本草:“入心肺。”
主治:养胃、健脾、补肾、强筋、活血、止血。治疗恶心,腹泻,腰脚无力,呕吐,腹泻,血便,疮,瘀伤,肿痛,淋巴结核。
①别录:“能益气,厚胃肾,使人饥。”
(2)《钱进实志》:“生食,甚至治腰腿痛。”
③《唐本草》:“嚼生人可将其敷于病中,治筋骨断裂,疼痛,肿痛,瘀血。”
④食疗本草:“调理筋骨风痛。”
⑤《日华子本草》:“生食断寒瘾,每日食七生食。”将生嚼过的刺嚼碎,用于瘰疬肿痛。”
⑥本草经:“活血。”
⑦滇南本草:“治山岚,疟疾,或水泻,或赤白痢。用火烧成粉末。每次都喝三钱姜汤。”“生吃止吐血,鼻出血,便血,所有血液病都可以。”
⑧滇南本草经:《治恶心》。
用法用量:口服:生食、水煮或炒粉。外用:捣固。
①关注虞梦:“蒸炒栗子能使人上火,因风水原因不适合你吃。”
②本草伊彦:“小儿不能多食,生者难改。熟了就会郁气而食,往往导致儿童疾病。”
③《德培本草》:“食积滞脾爱膈,风湿禁之。”
④起居作息饮食谱:“外感、饱胀、营养不良、疟痢、产后、小儿、不饥不便秘者,不可忌口。”
①治疗肾虚腰膝酸软的复方:栗子楔风干,每日七片空再吃猪肾粥。(“体验”)
②治疗孩子脚软,三四岁还什么都不会:生栗子,天天吃。(姚克诚《食品本草》)
③气管炎的治疗:栗子肉半斤。煮瘦肉衣服。(江西本草手册)
④治疗筋骨肿痛:将板栗果实捣碎,敷于患处。(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)
⑤治疗小儿疥疮:栗子捣烂敷。(紧急处方)
⑥金刃斧伤的治疗:研敷单壳栗子,或仓促捣烂。(“湖集的简化版”)
各家讨论①本草经:“栗楔是栗楔的一种,对活血特别有效。现在被恒山山配合活血丹使用。板栗最有益。”腰和脚应该是生吃的,但还是略干,水分去掉了。但是他们因为风水之气不适合吃,所以是咸的。”
②《纲要》:“有的人内寒,暴发使其食煨二三十个栗子。肾主排便,栗子能过肾,此处可查。”经验方”治肾虚,腰足无力,用一袋栗子挂干。每旦吃十粒以上,吃两次猪肾粥助之。会强很久。”盖好的栗子比暴晒的好,油焖火炒的栗子比煮蒸的好。你仍然需要仔细咀嚼它们,用液体吞下它们,这是有益的。吃饱了会伤脾。”
(3)《玉树药解》:“栗,补中益气,补虚得恩,培土健脾,万物不可捉。但食多则气滞难消,食少则气达耳。”
摘自《中医词典》
免责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内容,图片,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,不代表本站观点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在线联系站长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本文来自网络,若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,作者:沐浴春风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izhuyin.com/346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