楮头红
拼音chǔhónɡ语
来源:四川中医志
它来源于野牡丹科的全草。秋天采摘,新鲜或晒干。
原直立草本,高10 ~ 30cm。茎脆弱,无毛,有四个边缘。叶对生,长椭圆形或披针形,长3 ~ 10厘米,宽1 ~ 3.5厘米,先端长而渐尖,边缘锯齿状,主脉3 ~ 5条;有一个长柄。花两性,紫红色,数个簇生枝或腋;萼筒呈倒金字塔形,有4个翅,上部4齿,萼齿下有一小束细毛;花冠4瓣状,卵形;雄蕊8,等长,花药长圆形,药隔基部间隔;子房半下位,4室,胚珠多数。顶部有4个大鳞片的蒴果。种子多数,倒卵形,上面有突出的突起。七月开花。
栖息地生长在森林下或沟渠旁的阴湿处。分布:广东、广西、福建、台湾省、江西、湖北、贵州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凉,酸,无毒。
主治:清肺泻火。治疗风湿关节痛、耳鸣耳聋、视物模糊。
用法用量:水煎服,0.5 ~ 1两;或者炖肉。
摘自《中医词典》
苦味;甘;小寒
经络入肺;肝经
主治:清热平肝;利尿排毒。主肺热咳嗽;头部眩晕;耳鸣;耳聋;太阳羞明;肝炎;风湿痛;伤口和肿胀;蛇疖;无名肿毒
用法用量:煎服,6-15g。外用:适量,捣碎。
各种《四川中医志》论述:清肺热,祛肝火,治风湿关节痛,耳鸣耳聋,目昏。
《中华本草》节选
免责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内容,图片,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,不代表本站观点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在线联系站长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本文来自网络,若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,作者:沐浴春风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izhuyin.com/539.html